站群导航

海南州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部门

各县政府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贵德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15-10-29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统计信息

2015年前三季度贵德县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分析及全年预测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9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前三季度,贵德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贵德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12元,同比增加1322元,增幅为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69 元,同比增加460元,增幅为9.2 %,城、乡收入增速分别位居全州第四。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和原因

(一)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贵德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975元,同比增加485元,增长8.8%,工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37.3%,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6.7%,拉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790元,同比增加46元,增长2.7%,工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32.7%,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10.1%,拉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0.93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县GDP比上年同期增长2.3%,增速位列全州第五。二是年内两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从2015年1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060元调整为1260元,增加200元,增长18.7%。三是为全县行政机关单位增发年度考核配套奖。发放标准为0.93万元和1万元,人均增加2500元。四是就业率提高。县人社局牵头组织“2015春风行动”,全县共组织52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32个。截止9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36   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1.77万人。

(二)经营净收入增长稳前三季度,贵德县城、乡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为7007元和2255元,各自增长7.9%和12%,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8%和52.6%,依次拉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5个和4.84个百分点,是仅次于工资性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分析增收原因,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加大对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扶持,积极引导新型农村产业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乡村游、高附加值种养殖业等产业得到较好发展,也有效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的增长。

(三)财产净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贵德县城、乡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分别为484元和725元,同比各增长7.56%和15%,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和20.5%,依次拉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0.23个和1.88个百分点。其增幅在城镇居民四项收入中列第三,在农村居民四项收入中列第二。分析增长原因,主要来自家庭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盈利。一是余额宝等新型网络理财产品的横空出世,吸引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聚集,也提高了居民个人的利息收入;二是以前购买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逐步得到回报,红利收入增加;三是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和各种经济合作社根据自身的实力对社员的集体分红,也有效拉动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四)政策性因素促进转移净收入增长。前三季度,贵德县城、乡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分别为2547元和699元,同比各增长12.8%  和12.5%,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9%和16.8%,依次拉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97个和1.55个百分点。分析增长原因,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加大。前三季度,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达84.9%,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政策性因素推动转移净收入增长。一是企业离退休金增长。2015年,贵德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连续第十一年增长,全县月人均增加267元,调整增长幅度为10.3%,并对低收入人群有所倾斜。二是低保标准提高。2015年7月1日起,全县低保标准从343元/月提高到363元/月,增长5.8%;三是低收入户补贴。元旦、春节期间,继续对城乡低保家庭发放补贴,标准为城镇1人户400元、2人户800元、三人及以上户1200元。

二、当前制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增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外部影响不利因素增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需求不足,投资到位资金和新开工项目数据走低,全县多数原材料工业企业用工成本攀升和工业生产价格持续下行,企业运营效益不佳,用工需求减缩,城乡劳动力工资水平继续增长的空间受到压缩,个体经营户受人工费用、房租价格攀升影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经营压力加大,加之农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务工难、务工时间缩短、务工人数减少、日工资水平下降的情况业已显现,全县经济步入平稳发展,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增速下滑,城乡居民增收难度相应增大。

(二)城乡居民收入缺乏新增长点,内部动力不足。从城镇居民收入构成情况看,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主要靠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来拉动,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占比不高,对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且从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情况看,虽新的增资因素对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但去年下半年政策性增资的翘尾因素尚未完全消失,前三季度新的增资因素也会在四季度趋于弱化。因此,要确保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关键取决于四季度增资力度的大小。

从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情况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主要靠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来拉动。结合政策性力度加大因素,转移净收入对全年收入增长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主要农畜产品价格走低,特别是牛羊肉、冬虫夏草、油菜籽价格持续走低,第一产业增收空间不大;工资性收入受农民务工难、务工时间缩短、务工人数减少、日工资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加之缺乏新的增长点刺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已显乏力。

三、几点建议

(一)稳定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头,增加工资性收入最能直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但工资性收入常常又是增收“瓶颈”,主要原因是缺乏大面积增资政策,进位较难实现。因此,在着力做大做强地方经济,努力扩大居民就业面、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把已经出台的诸如“最低工资标准、年底增发考核配套奖、机关事业单位实施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等多项事关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政策措施定期调整和落实到位,将有效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二)深化全民创业加快经营性收入增长。要把全民创业继续作为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动力,充分调动和保障全民创业的热情,以“创业”带动“创收”,推动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层次谋划城乡发展,认真分析研究自身优势和特点,制定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走以“特”取胜、以“特”增效的发展路子,打造一批“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镇村,打造以块状经济为标志的特色经济;同时多渠道培育创业主体,让城乡要素动起来、业态活起来、路子宽起来、百姓真正富起来。

(三)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越来越富裕,财产积累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政府在做好宣传指导,确保城乡居民资金安全、提高城乡居民金融理财意识的同时,要依托银行等金融机构,着力建设政策性投资服务平台,扩展城乡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四、对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初步预测

展望2015年在各级政府实施一系列惠民增收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总体将呈现“前低后稳”的走势,预计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