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有你 有我|疫情防控志愿先行 尽心服务温暖你我
关卡登记处,有他们的汗水;社区防控一线,有他们的身影;核酸检测点,有他们的声音......这段时间,他们奔赴不同的地方,忙碌是他们真实的写照,使命是他们内心的坚持,他们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发生在志愿者身边的那些细碎却闪烁着温暖光芒的故事汇集成一片海,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力量。

青春“她”力量 战疫“她”风采
10月28日晚,县医院里有序排着好几条队,每一位在岗的志愿者都尽心为前来做核酸的人提供服务,维持着现场秩序,安抚着群众情绪。夜里的寒气与户外检测点的灯光在强调着医院今夜的漫长,如果女性的力量是柔软,那么此刻她们用耐心、毅力筑起疫情联防联控的坚固防线,“她”力量发挥优势、奋战一线,“没有做核酸的朋友请往这边......”声音沙哑了,眼睫毛和口罩上凝结着水蒸气,她们从中午忙碌到深夜十二点却依旧活力满满,她说“志愿活动有意义,我很愿意参与,在疫情面前 ,我也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还有她,打过来电话说“我已经47岁了,不符合你们《贵德县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预招募公告》里的招募条件中的年龄,但我有志愿者服务经验,我很想参与这次志愿活动,如果可以你们能不能考虑一下我。”如果年龄是不可逆的岁月写生,人生的很多事都是时间流逝造成不可逆的成本,所有的可能性不断退却,我们无法逆转时间,但是向上的心态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却让选择多了起来。沉淀的过往,在积淀中坚守自我、坚定自我。在志愿服务里青春归位,骊歌而行,志愿服务是人生历程的突破,是生命升华的见证。每一位志愿者是年轻的,青春的色彩绝不止一种,但是“志愿红”的力量让每一位志愿者跨过时间,越过自己,继续发现,继续探索,继续追求。

你在西宁 我在贵德
如果疫情突袭将爱人间的距离拉远,在关心、想念里反复不安,无法抑制,难以入眠。那么志愿服务拉近着他们的距离,为他们架起一座桥。
他叫三主,高考失利后去贵南闯荡,按他的话来说“男人嘛,终归要出去试一试、练一练。”来团委报道的那天,他提着两大件行李,因为晚班卡点的志愿者紧缺,所以他将行李暂时寄存在团委办公室,就跟着卡点的其他志愿者前往河西镇温泉卡点。


“有没有想过要继续学业。”
“暂时没这个打算,今年高考我差了一分......”他沉默了许久后说道“以后看机会。”
“我对象考上了,她在西宁。志愿者招募后,她去西宁海湖新区做志愿者了,我从贵南过来打算陪她一起去做志愿者,但到了贵德,我去不了西宁了,我留下来了,为家乡服务吧!”

他穿着防护服坚持了一个昼夜,遇到语言沟通不畅的少数民族群众他便主动过来用藏语沟通。他话很少,没说几句就会害羞,却又很热烈,愿意主动大方的分享自己的感情故事。她在西宁海湖新区,不畏艰难,冲锋在前。他在海南贵德河西镇,响应号召,真情奉献。他们互相分享着每天志愿服务的活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在志愿活动里的感悟。疫情阻隔着他们见面,但是志愿活动让他们越发亲近。

可疫情反复,他并未见到他的对象,那天他发信息跟我说“姐,有些人还在支援呢?是不是?明天我也过来吧!早知道我就不回家了。”之后,他又前往温泉卡点继续志愿服务。在温泉卡点服务的志愿者们成为了黄金搭档,也成为了可以信赖、依靠的朋友。

爱是热烈,是欢喜。每一份爱意汇聚、延伸 ,驱赶着高原深秋的寒冷。如同一束光,来自每一个志愿者身上,直到有一天,这些光穿透束缚,划破天际,冲破阴霾,温暖着在世间行走的每一个人。比志愿活动更有意义的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加入,是每一个人对家乡、对社会的责任关怀,是在灾难面前,我们悲恸,我们遗憾,但我们从未放弃,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敬畏,从未放弃对希望的执着。

00后勇担使命 真情为民暖人心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严重不足。志愿者同社区网格员、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组队,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服务社区的志愿者挨家挨户排查,从一楼爬到六楼,从早上的8:30到晚上的9:30,一层一层入户排查他们没有一句抱怨,也不曾逃避。一张桌子、一把凳子,再加上出入登记表和测温仪,这是各小区门口的志愿者写实。“小区只留一个门口,出入都要登记并测量体温。”00后志愿者卓玛说。“虽然也有人不理解,差点发生冲突,但终归是极个别,大多数人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严防死守,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强排查’。”下沉社区服务,怕的不是辛苦,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被质疑,被误解,被非议,但是他们从来不辩解。反而是及时调整心态,“有什么需要的喊我们就行。”“总得为大家干点事儿。”这些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们对志愿服务的热忱。


任国强,一个说话操着一口东北口音的青海贵德人,11月3日晚上来办公室的时候,穿着一身军绿色的大衣坐在一旁用手机剪辑着视频,和前几次一样。他最近一直在千户卡点负责晚上执勤。“嘿!这不应该的吗?”是我听他说起最多的话。他还有一个别称是“任导”,他喜欢用视频记录生活,在志愿服务里。他用视频的方式留存了很多温暖的记忆,有志愿者在寒天里眉眼带笑的温暖,有夜半执勤人员的不辞辛劳,有每一位认真值守的工作人员的样子,每一幕都让人热泪盈眶......他还会召集他的朋友同他一起参与志愿活动,用自身的力量影响他人,用自身的行动号召身边人。我们感慨,我们流泪,我们满怀希望,是因为00后在疫情期间展现了他们的担当作为,青年强则国家强,如果疫情是次大考,他们用行动提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凝心聚力办实事 用心用情解民忧
团县委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很多志愿者前来报道和领取志愿服务用品,从前期疫情防控准备、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岗前培训、岗位对接等工作都有着张启杰和马建辉的身影,他们,一个是99年,一个00年,他们年轻着,也热烈着。每一个招募到的志愿者的服务情况他们心里有数,及时反馈志愿者情况,晚上9:00以后,他们还在各服务点了解,掌握情况。张启杰说“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从海东有疫情开始,他们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他们怕耽误疫情防控工作,晚上手机消息提醒,他们会第一时间查看,消息会第一时间回复。志愿者的棉服因为多了两个人而少了两件,他们会主动把自己的拿出来给志愿者。他们在为群众办实事,很多志愿者,群众虽然叫不上他们的名字,但总是有固定的形容词“就团委那俩高高壮壮的,其中一个戴着眼镜。”奋战在一线的年轻人成为令人瞩目的风景线,践行着无悔青春的誓言。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在鲜艳而温暖的红色志愿服下面的我们,也是别人的妻子、老公、女儿、儿子、母亲......截至目前,我们共招募了278名志愿者,上岗139名,累计服务350次。自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我们周六日主动加班,工作日下班后也在办公室待命,用流动的真情,传递着对父老乡亲们健康的关爱,用执着的坚守,绘就信仰的底色。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我们始终在路上。

这些年轻人因为责任与担当走到了一起,不约而同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庞,与众多抗疫工作者一起汇成了抗疫的英雄图谱。防护服内,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防护面罩上结满厚厚的冰霜。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年轻人,用奉献的身影书写最美的青春故事,张扬青春之美,担当青春之责。以青春之名担当奉献,用奋斗之路书写无悔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志愿者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跨时代的风采,青年一代必能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抗疫青春之歌,为疫情防控注入温暖人心的力量。















作者:杜国莉
组稿:县文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